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监测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15 16:50:20 来源: 我要评论 一、中国移动搜索产业发展现状
1.1、中国移动搜索发展历程
1.1、中国移动搜索发展历程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搜索获取信息便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回顾中国移动互联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移动搜索技术依托不同的载体也在不断进化,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粗略地将移动搜索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 语音短信搜索平台阶段
(1) 语音短信搜索平台阶段
出现于2000年前后的语音移动搜索技术简单粗暴而且低效,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其爆棚的人气,最出名的便是“12580,一按我帮您”、114查号以及12121天气查询等依靠人工接听的搜索服务,这一时期正是手机开始火爆的时期,用户对于接打移动电话乐此不疲,而这也是语音搜索在当时能够兴起的一个大背景。
直到2004年前后,短信一炮走红,人们开始厌倦了语音电话,转而陶醉于更为简捷的短信服务,电信运营商便顺势推出短信搜索服务,用户只须编辑特定的短信代码到指定服务号,便可以得到自动回复。
2004年前的移动搜索特点为:付费搜索、技术简单、搜索服务面窄、主攻本地化生活信息搜索。
(2) WAP网页搜索阶段
2004年开始,智能手机开始进入市场,并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彻底实现了手机上网的需求。
浏览器成为了当时用户上网的主要入口,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器网页进行网页搜索,并由此慢慢衍生出地图、导航等等类LBS初级搜索服务,这个阶段属于移动搜索进化的关键阶段。
这个时期的WAP网页搜索特点为:免费搜索、依托浏览器网页、搜索服务面开始拓展、最初LBS搜索形态出现。
(3) APP全搜索时代
2008年,手机平台发生了巨变,苹果和谷歌相继发布自己的IOS和安卓操作系统,随之而来的是塞班的溃败和APP的雨后春笋,APP搜索的优势在于更为愉悦的用户体验和更为细化的搜索结果。
当下移动搜索已经渗透到手机的每个APP里,从传统的浏览器到地图再到社交平台,移动搜索无处不在,而且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依托移动搜索找到了特定盈利模式,比如广告和O2O。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下中国移动搜索正处在“只要能联网就能搜索”的全搜索时代,这个时代的移动搜索特点为:依托APP(包括浏览器)、搜索次数核爆发、注重用户搜索体验、搜索功能丰富、搜索盈利模式初现。
1.2、中国移动搜索的市场定位及特点
1.2.1移动搜索的市场定位
流量入口、消费场景以及支付终端被视为O2O行业的三个重要环节,流量入口包括浏览器、地图、社交平台、网购APP以及影音平台等几大类,这些APP均用到移动搜索技术,因此在方兴未艾的中国O2O行业,推广本家搜索引擎,抢占多APP流量入口显得至关重要,而移动搜索在整个O2O产业链中发挥着分流导向作用,其未来市场定位更像是O2O的中间平台。这也决定了移动搜索市场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除了广告外,还包括O2O产业提成或者称之为“流量佣金”。
1.2.2移动搜索市场特点
当下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特点为搜索入口多样化、用户隐私要求高、屏幕显示局限性大以及搜索习惯差异化。
目前移动搜索更多的是提供基于位置的生活信息服务和即时搜索服务,生活信息的多样化注定了APP的多样化,而各家移动搜索引擎所擅长的领域也有所不同,此外移动端小屏幕决定了移动搜索市场和PC端搜索市场的盈利模式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尚未定型的中国移动搜索市场,各家均有机会培养用户群特定搜索习惯并以此寻求一个健康的盈利发展模式。
1.3 中国移动搜索发展影响因素
当下中国移动搜索网民的不断增加预示着移动搜索正在成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
但方兴未艾的中国移动搜索市场尚未成熟,市场潜在波动性比较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行业发展,但有可能改变行业发展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三个:
1、移动网民搜索习惯的养成
2、移动搜索技术的优化
3、移动搜索产业链的闭合
二、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市场规模

CNIT-Research(中国IT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搜索网民规模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截止2014年Q2移动搜索网民数量达到5.25亿。新增移动搜索网民主要以三线以下城市移动用户为主,移动搜索网民的使用频率稳步提升。
移动搜索网民数量的增长主要源自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是依旧是中国移动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三、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市场格局
百度搜索凭借PC端的先天优势继续引领移动搜索市场,并购了腾讯搜搜后的搜狗搜索位居第2,易查、宜搜以及谷歌搜索分列3至5位。
3.1、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产品用户覆盖率

CNIT数据显示,在网民覆盖率方面,百度搜索以85.4%的优异数据继承了PC端的搜索强势。搜狗搜索的网民覆盖率达到了48.6%,其他搜索品牌的网民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度和搜狗,搜狗将是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
3.2、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流量市场份额

CNIT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底,百度移动搜索的市场流量份额达到了70.3%,市场领先优势明显。搜狗搜索在移动端的市场流量份额有所上升,达到17.4%,位居第二。而其他搜索品牌占比相对较小,宜搜占比为2.4%,谷歌占比为1.8%,儒豹占比为0.8%,易查占比为0.5%。
移动搜索竞争激烈,差异化突围成为各搜索品牌的突围方式。
百度依靠PC端积攒的技术及品牌影响力在移动端遥遥领先于其他搜索引擎,稳坐霸主位置,此外14款亿级移动产品保证了百度搜索的巨大流量优势。
搜狗搜索全面入住腾讯系列软件后,凭借腾讯的多款社交平台为自己引入流量,主打差异化发展路线,本季度也取得了不俗表现。
从第二季度数据来看,短期内市场前两位的百度和搜狗在流量份额上的地位不会受到冲击。
3.3、中国移动网民对移动搜索产品认知
3.3.1、2014年Q2中国用户移动搜索使用频率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网民们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越来越高。
CNIT数据显示,有40.9%的网民每天使用很多次,24.3%的网民多天使用一次,22.5%的网民每天至少使用一次,只有4%的移动用户表示基本不使用移动搜索。
网民使用移动搜索频率的提高预示着使用移动搜索正在慢慢成为一种新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
同时用户对搜索产品的要求这越来越高,这也促使了移动搜索的技术创新。随着移动搜索的继续优化,移动搜索的使用频率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3.3.2、2014年Q2中国用户对移动搜索产品的认知度
CNIT数据显示,有40.9%的网民每天使用很多次,24.3%的网民多天使用一次,22.5%的网民每天至少使用一次,只有4%的移动用户表示基本不使用移动搜索。
网民使用移动搜索频率的提高预示着使用移动搜索正在慢慢成为一种新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
同时用户对搜索产品的要求这越来越高,这也促使了移动搜索的技术创新。随着移动搜索的继续优化,移动搜索的使用频率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3.3.2、2014年Q2中国用户对移动搜索产品的认知度

CNIT的数据显示,“搜索就是百度”的概念在用户认知体系里依旧根深蒂固,90.3%的认知度让百度在用户第一选择方面有着先天优势。
搜狗和谷歌的认知度分别为75.6%和73.6%,分列二三位。
联合腾讯后的搜狗在社交平台上的出镜率大大提升,第二季度品牌认知度有快速提升,继续保有冲击百度的可能性。
3.3.3 、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品牌用户好评率
搜狗和谷歌的认知度分别为75.6%和73.6%,分列二三位。
联合腾讯后的搜狗在社交平台上的出镜率大大提升,第二季度品牌认知度有快速提升,继续保有冲击百度的可能性。
3.3.3 、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品牌用户好评率

CNIT数据显示,搜狗移动搜索在用户好评率方面超越百度,达到91.0%,而谷歌搜索的好评率仅为58%,远远低于中国本土搜索引擎,这表明谷歌搜索在本土化方面仍需改善,或许更加专注于用户体验的搜狗搜索有不少值得谷歌借鉴学习的地方。
四、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行为分析
4.1、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用户搜索使用场景
四、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行为分析
4.1、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用户搜索使用场景

CNIT数据表示,遇到问题需要搜索仍旧是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首要场景。
4.2、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用户搜索输入方式调查
4.2、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用户搜索输入方式调查

CNIT数据显示,纵然2014年Q2使用二维码输入和语音输入的用户有所提升,但是文字输入仍然具有统治性的优势,短期内用户主流搜索方式不会改变。
4.3、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用户搜索内容分布

CNIT数据显示,2014年Q2中国移动搜索用户的主要搜索内容是娱乐信息,而包括生活信息、未知信息和资源信息等在内的查询功能使用率已分别降至三、四、七位,这说明移动搜索正在承担更多的碎片化娱乐功能,移动搜索功能呈现多样化。
4.4、2014年Q2网络环境对中国移动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

CNIT数据显示,网络环境对于移动搜索使用情况影响较为明显,WIFI环境下的平均单次搜索时常为15分钟,而非WIFI环境下的仅为5分钟,在4G网络铺展开来后,日后这一数据或将有新的变化,流量和使用体验依旧是搜索用户的痛点。
五、中国移动搜索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5.1、移动搜索流量将保持增长态势
2013年底,移动端的搜索量已经达到PC端的60%,与PC端的发展停滞相比,近年来,移动端搜索量增长率一直维持在50%以上,预计将于2015年超越PC端。
从第二季度各家搜索引擎的流量数据来看,下半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将继续保持良性增长态势。
5.2、移动搜索将更多解决即时搜索需求
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更为碎片化、个性化,对移动搜索的需求越来越高。冲动搜索和依赖性搜索习惯将继续增强,加之3G、4G网络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逐渐能够满足网民上网需求,移动网民的使用搜索的频率也将随之提高,移动搜索将变得“信手拈来”,移动搜索日后将更多地解决即时搜索请求或者冲动搜索需求。
5.3、服务O2O,抽取流量中介费或将成为移动搜索盈利模式
纵然移动搜索广告投放的精准性更强,广告效果可能更加明显,但受展示空间与用户体验的制约,移动搜索的广告盈利模式的发展势必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广告营收将不会是移动搜索的终极盈利模式。
作为O2O产业链的关键流量入口,移动搜索有着强大的导向功能,移动搜索充当用户入口前端,通过搜索定向、情境识别、位置导航等信息,向用户主动推荐本地化生活服务,优化线下活动的体验,提升线下活动的经营业绩。
某种意义上讲,移动搜索更像是O2O产业链中的中介,日后从产业链下游商户提取“中介费”或者盈利分成或将成为移动搜索未来的收入模式。
另外,与以手游等为代表的垂直移动领域的深入合作也是移动搜索盈利的一种可行方式。
特别说申明
五、中国移动搜索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5.1、移动搜索流量将保持增长态势
2013年底,移动端的搜索量已经达到PC端的60%,与PC端的发展停滞相比,近年来,移动端搜索量增长率一直维持在50%以上,预计将于2015年超越PC端。
从第二季度各家搜索引擎的流量数据来看,下半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将继续保持良性增长态势。
5.2、移动搜索将更多解决即时搜索需求
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更为碎片化、个性化,对移动搜索的需求越来越高。冲动搜索和依赖性搜索习惯将继续增强,加之3G、4G网络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逐渐能够满足网民上网需求,移动网民的使用搜索的频率也将随之提高,移动搜索将变得“信手拈来”,移动搜索日后将更多地解决即时搜索请求或者冲动搜索需求。
5.3、服务O2O,抽取流量中介费或将成为移动搜索盈利模式
纵然移动搜索广告投放的精准性更强,广告效果可能更加明显,但受展示空间与用户体验的制约,移动搜索的广告盈利模式的发展势必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广告营收将不会是移动搜索的终极盈利模式。
作为O2O产业链的关键流量入口,移动搜索有着强大的导向功能,移动搜索充当用户入口前端,通过搜索定向、情境识别、位置导航等信息,向用户主动推荐本地化生活服务,优化线下活动的体验,提升线下活动的经营业绩。
某种意义上讲,移动搜索更像是O2O产业链中的中介,日后从产业链下游商户提取“中介费”或者盈利分成或将成为移动搜索未来的收入模式。
另外,与以手游等为代表的垂直移动领域的深入合作也是移动搜索盈利的一种可行方式。
特别说申明
本报告中发布的用户调查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市场参考资料,中国IT研究中心对该报告的数据准确性不承担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中国IT研究中心网站刊登/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中国IT研究中心不负责其真实性 。
【更多独家新闻请关注中国IT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搜:CNIT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