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因素影响我国网购市场发展
作者:洋歌 发布时间:2014-09-19 09:25:41 来源:中国IT研究中心 我要评论CNIT-Research公布的《2014年Q2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Q2中国网购网民数量已超3.32亿人,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534.2亿元,环比增长16.29%,同比增长76.21%。

CNIT分析认为,从Q2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网购市场仍增长快速,用户通过网络或手机购物的热情较高。但就目前来看,仍有以下7大因素影响着我国网购市场的发展。
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支撑网购网络系统正常工作;保证数据完整、保密;交易的文件不可否认等。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很多企业缺乏合理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监督和审计机制,这就造成了网购安全隐患的存在。
2、法制不健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制定出台了一些涉及网络安全和因特网管理的法规,但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统一指导框架和专门立法还存在空缺,对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等合法性也缺乏必要的法律条文和科学解释。
3、诚信问题。
在虚拟的网购世界里,人际交往出现了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状况,人们往往无法确知对方的真实身份,甚至无法预期交易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所以,成功而有效的电子商务完全仰仗交易双方互相信任,买方假设卖方的商品、服务合法、合格、没有缺陷;卖方假设买方有支付能力,双方都会履行交易时达成的承诺。双方依靠信任,认定网络上传递的信息为真,不需要其他辅助信息来证明对方用以交易的商品是否符合交易条件,消费者不需要对商品实物作实地检验,即双方有足够的信用度,交易才有可能完成。
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网上交易必须有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高速网络必须由硬件提供支持。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其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我国的网络建设无论在管理、技术,还是在安全保密、电子货币及网上信息等方面都力度不够,尤其在边远地区更是滞后,直接影响到网购的开展和普及。
5、金融电子化问题。
网购的最终完成需要支付和结算,因此应有高品质、高效的金融电子化服务配合。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电子化程度都不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支付与结算要求,而电子商务必须有高效的金融电子化(电子货币)。各大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银行间跨行业务的互联。
6、物流体系滞后问题。
为了推广电子商务,就必须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实物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但目前我国还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全国性货物配送系统,服务水平、服务规模尚待与国际接轨。物流系统和售后服务滞后,交易过程中,网下不能提供快捷服务,送货不及时、收货无保障、退货不容易,无法体现和形成电子商务高效率、低成本、方便、快捷的优势。
7、人才缺乏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还不高,缺乏英语的应用能力。而网上信息绝大多数是英文信息,要想与国际接轨,必须普及英语。语言上的障碍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国际化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购发展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得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有关金融、管理、商务等各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当短缺,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必须在各个层次上普及上网技能和电子商务知识,才能在中国大规模推进电子商务应用。(文/洋歌)
郑重声明:中国IT研究中心网站刊登/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中国IT研究中心不负责其真实性 。
【更多独家新闻请关注中国IT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搜:CNIT观察】
CopyRight 2017 CNIT-Research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备160383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