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福建三明推进“中国稻种基地”高质量发展

125345com

1、“125345com”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90岁了

2、“125345com”滴滴成立子公司涉及自动驾驶业务百度或遇强劲对手

3、“125345com”怀孕六周后禁止堕胎!佐州州长签署“心跳禁令”计划生育

  中新网三明7月30日电 (记者 雷朝良)眼下,正是杂交水稻制种晚制的插秧时节。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制种农户们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先后将稻种的父本和母本秧苗插在稻田里。不一会儿,秧苗整齐挺立,一整片农田在绿水青山间生机勃发。

图为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万亩制种基地。雷朝良 摄

  三明市地处福建中北部,是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杂交水稻制种至今已近50年。近年来,三明市每年生产水稻种子组合700多个,被誉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乐园”。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夏祖奎介绍,2023年三明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4.6万亩、产量7万吨,2024年制种面积超过35万亩。培育了建宁、泰宁、宁化、尤溪4个国家级制种大县,生产的水稻种子除满足本省需求外,95%销往南方各稻区和越南、泰国、菲律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建宁县是三明种业龙头县,当地开始杂交水稻制种可以追溯到1976年。去年1月,建宁县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今年收成有望实现500斤一亩。”有着30多年制种经验的枫元村村民郑春华是建宁有名的制种大户。今年制种80多亩的他,刚刚完成稻种早制的收割和晚制的插秧。郑春华说,当地制种采用订单化模式,不愁销路,并实现了从播种、插秧、施肥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按郑春华所说7.5元/斤收购价计算,他今年可实现收入超30万元。“夫妻俩靠制种已经把两个小孩培养出去,在建宁县城买房安家了。”

图为三明水稻种子在收割中。陈震 摄

  立足种业发展实际,三明市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做长产业链条、筑牢产业根基,构建起中国稻种基地建设的“四梁八柱”,全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当地通过引智聚力,已建成福瑞华安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6个院士工作站,累计培养种业科研、专业技术人才640余人。全市累计360多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中多个品种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7月26日,在中粮·建宁粮食产业融合示范园,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厂加工储运总监杨永坚介绍:“目前,3条生产线12台包装机已全部投入使用,可以保证每天100吨至120吨的生产加工发货。”

  2021年,先正达集团中国与建宁县开展县企共建,投资1.65亿元打造世界一流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该中心占地64.7亩,建设6吨每小时水稻种子加工生产线3条,采用先进的种子烘干、熏蒸、精选、自动包装和智能化立体仓储等设备,保障水稻种子从田间到工厂的无缝衔接,实现年水稻种子加工能力1000万公斤,年种子仓储能力300万公斤。

  良好的制种产业土壤为三明吸引了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中种集团等130多家种业企业在这里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同时,通过实施企业培优、联合育种、品种奖补等扶持措施,已培育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重点农作物种子企业5家。

  在做大基地规模方面,三明市充分发挥杂交水稻制种天然隔离地理优势和制种人员技术优势,推动基地规模化生产。全市11个县(市、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由2015年的16.5万亩增至2023年的34.6万亩,增幅达109.7%。培育制种面积超过2万亩(国家级制种大县标准)的制种县7个(建宁、泰宁、宁化、尤溪、将乐、沙县、明溪),万亩制种大乡镇8个、千亩制种村94个。

  在培育制种主体方面,三明市探索出“整村推进”“村企合作”“公司+农户”等模式,截至目前,共培育专业化制种企业27家、制种专业合作社114家,制种受托人400多人,制种产业每年为制种农户带来7.2亿元的纯收入,起到了助农增收的作用。(完)

【编辑:付子豪】
发布于:北京市